首页 >> 中文 >> 人才库 >> 研究员 >> 材料与物理研究所

材料与物理研究所

  • 姓名: 胡小强
  • 性别: 男
  • 职称: 研究员
  • 职务: 
  • 学历: 
  • 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 xqhu@imr.ac.cn
  • 所属部门: 
  • 通讯地址: 

    简  历:

  • 胡小强,198306月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2020.12至今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2014.09-2020.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07-2014.0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4.08-2010.0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工学博士

    2000.09-2004.07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工学学士

    社会任职: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特殊钢研究与应用,即深入研究稀土元素在特殊钢中的作用机理,并且系统开发钢中稀土应用技术及装备,从而实现稀土特殊钢品种开发及产业化。负责国家自然基金、省部委项目、企业合作项目31项。发表论文24篇、起草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

           材料研究方面,为了解决超高温条件下,现有耐热钢传统高Cr-Ni选材合金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的工程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与高温强度主要决定耐热部件使用寿命的已有认识不同,在超高温条件下,沿晶内氧化是高温耐热部件失效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一新认识,创新地提出了晶界析出抑制晶间内氧化、稀土固溶稳定高温组织“C+N+RE共合金化设计思想,开发出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为主导的超高温稀土耐热钢合金体系,在大幅提升高温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合金成本。目前,该合金体系,已经作为航空叶片致密化、核聚变铍材烧结等领域用热等静压设备的定型选材,并且推广至辐射管、炉底辊、篦板、料框等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耐热部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此外,通过δ相与碳化物等关键相的控制,解决了超(超)临界用9~12%Cr马氏体耐热钢晶粒粗大、韧性偏低、高温强度不足、开裂报废的问题,开发了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用大型铸锻件制备技术;借助综合控制碳含量、连续冷却速度和初始晶粒尺寸,延缓脆性相析出,形成了σ相致脆开裂控制技术,实现了双相不锈钢核电厚大铸件的国产化;

           技术开发方面,为了解决高温钢液在大气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严重,造成REBAlTi等活性组元烧损,从而影响钢水微合金化效果和纯净度控制的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开发了局部正压、气密保护控氧浇注技术。并且,借助钢包水口、保护罩、中注管等工装与工位的合理设计与匹配,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套全气密保护、控氧自动化浇钢系统,实现了高温钢液浇注过程的远程遥控、气密保护、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以此为核心,与西王特钢紧密合作,建成了全国首条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实现了高品质特殊钢安全、稳定、高效生产。基于该范线,通过全流程控纯,突破了钢中稀土工业化应用面临的生产不顺行、质量不稳定技术瓶颈,形成了稀土特殊钢成套制备技术。上述工作已经作为案例,被写入山东省政府与中科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代表论著:

  • 1. Xin Cai, Xiaoqiang Hu*, Leigang Zhe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20,  33,  693

    2. Guo Wenying, Xiaoqiang Hu*, Ma Xiaopi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16, 52, 769

    3.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Mater. & Des., 2015, 78, 42

    4.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15, 28, 1008

    5.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dv. Mater. Res., 2013, 631-632, 192

    6. Tian Lia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dv. Mater. Res., 2013, 684, 325

    7. Leigang Zhe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13, 49, 1081

    8. Tian Liang, Xiaoqiang Hu*, Xiuhong Kang,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Eng. Lett.), 2013, 26, 517

    9.  Xiaoqiang Hu, Namin Xiao, Xionghong Luo, Dianzhong Li*. JMST. 2010, 26, 817

    10. Xiaoqiang Hu, Namin Xiao, Xionghong Luo, Dianzhong Li*. Acta Metal. Sin., 2009, 45, 553

    11. 胡小强, 罗兴宏, 康秀红, 夏立军, 李殿中. ZL 200810010617.6, 2009.10.21(发明专利)

    12. 胡小强, 罗兴宏, 康秀红, 王野, 李殿中. ZL 200810010982.7, 2010.08.25 (发明专利)

    13. 胡小强, 罗兴宏, 肖纳敏, 李殿中, 李依依. ZL 200810228023.2, 2010.08.25(发明专利)

    14. 郭文营, 胡小强, 栾义坤, 夏立军, 李殿中. ZL 201310169751.1, 2014.12.10(发明专利)

    15. 胡小强, 栾义坤, 夏立军, 郑雷刚, 李殿中, 谢光阳. ZL 201610716464.1, 2016.8.24(发明专利)

    16. 刘宏伟, 胡小强, 栾义坤, 傅排先, 刘连, 李殿中、李依依. ZL 201510328751.0, 2018.3.9(发明专利)

    17. 刘宏伟, 傅排先, 胡小强, 栾义坤, 夏立军, 李殿中, 李依依. ZL 201510962102.6, 2018.11.06(发明专利)

    18. 胡小强, 许敬月, 秦卓, 赵子文, 刘宏伟, 傅排先, 王雪东, 刘连, 李殿中.  ZL 201710842443.9, 2019.08.27(发明专利)

    19. 傅排先, 刘宏伟, 胡小强, 栾义坤, 李殿中. ZL 201910237553.1, 2020.6.30(发明专利)

    20. 胡小强, 封少波, 李殿中. ZL 201910570330.7, 2020.9.25(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

  •  

    获奖及荣誉:

  •        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国际不锈钢百年庆典含铌不锈钢突出贡献奖章、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青年创新奖、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交叉学科奖,中国中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八届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大型铸锻件模拟仿真与工程应用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第七届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电渣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技术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第八届委员。